- · 《电子测量技术》刊物宗[08/03]
- · 《电子测量技术》征稿要[08/03]
- · 《电子测量技术》投稿方[08/03]
- · 《电子测量技术》数据库[08/03]
- · 《电子测量技术》栏目设[08/03]
浅谈水利工程测量对于工程质量及节能方面的作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 水利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 1.1 数字化 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应用数字测量技术。现代的测量技术种类较为齐全,其中包括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都可以很好地将其应用在
1 水利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
1.1 数字化
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应用数字测量技术。现代的测量技术种类较为齐全,其中包括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都可以很好地将其应用在水利工程测量上。测量技术的数字化主要特点在于对于测量的标准和要求更加严格,通过较为准确的数字技术测量可以更加直观、准确地对需要测量区域进行标记与作图。数字化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绘图的效率,也可以提升水利工程测绘成图的质量。数字化测量手段与传统的测绘方法相比,主要优势在于不仅可以提升数据的传输速率,也可以减少在测量工作过程中花费的时间。除此之外,信息技术可将图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工程测量的需要。
1.2 自动化
在对水利工程进行探测时,需要收集全面准确的勘测数据。因此在勘测过程中,需要保证可以实时的对目标区域进行全天监控。这种操作手段使得测量技术,更加倾向于向自动化测量发展,随时随地对测量数据进行抽取和分析,使水利工程在数据测量和获得方面有更大的进步。目前我国在测绘技术自动化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一项突破是,将测量技术与3s技术联合在一起。这种技术联合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更加直接地对测量对象进行数据测量,避免了一系列繁琐的程序。除此之外,信息获得之后可以更加自主、自动地对信息进行处理,识别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合格的数据进行传输,对不合格的数据及时报警。有利于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 水利工程测量对于工程质量和节能的具体作用
2.1 测量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前期的作用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前期,测量工作首先需要依据客观条件和自然条件,按照建设单位的相关需求来收集水利建设所在地的地形资料以及地形图,并采用等比计算等方法,把与图像和地形有关的资料有序地整理出来,使资源可以得到最合理的配置,从而达到节能和节约成本的目的。其次,还要对一些水利测验,地质勘探等相关工作进行测量,并及时对一些不稳定的地质条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水利工程事故的发生。最后,若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质条件不符合要求或者正在建设大型水坝时,则必须要对地层进行稳定性的测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 测量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测量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具体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所有的水利工程建设都要经过相应的审批和讨论才能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首先要在水利工程的现场进行相应的标注,作为后期实地修建的基础。之后的放样工作也需要依据实际位置与施工要求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避免了施资源浪费或利用不合理的想象,符合节能的理念。由于这一环节关系到整个水利工程的成败,因此要求控制测量的结果一定要精确可靠,否则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②对于施工放样的作用。施工放样是水工建筑物主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高程放样和地面点位的放样。对于前者来说,测量工作的好坏是决定模板平整度的重要因素,工作人员需要对标高做出准确的控制。而地面点位的放样精度若不足,则会严重影响施工的质量,甚至还会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③测量在大面积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大面积的建筑工程需要拥有详细准确的测定标高控制系统,才能使模板的平整度和混凝土的平整度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因此,测量工作对于大面积的建筑工程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 水利工程测量对提高工程质量和节能的意义
测量不仅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工作,同时也是保障水利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测量工程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处处可见,如桥梁工程的建设,道路的建设民用高楼大厦的建设等。测量工作最大的益处就是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清楚地了解和掌握水利工程建设的最新进展,从而以图纸会其它方式来实现对水利工程的规划与设计,大大提高了工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包括设计图的规划和设计,施工方法的选择,工程方案的建立,竣工之后竣工图的编制以及后期水利工程的管理和扩建等,均离不开测量工作的支持。因此,测量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总量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均水资源的小国。因此,节能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使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达到最合理的状态,首先要充分了解测量工作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地位和重要意义,其次,要合理利用测量技术在水利事业当中的科技优势,使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更加标准化,科学化和国际化。
文章来源:《电子测量技术》 网址: http://www.dzcljs.cn/qikandaodu/2021/0708/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