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子测量技术》刊物宗[08/03]
- · 《电子测量技术》征稿要[08/03]
- · 《电子测量技术》投稿方[08/03]
- · 《电子测量技术》数据库[08/03]
- · 《电子测量技术》栏目设[08/03]
和在腰椎管狭窄症中测量椎管面积的一致性和可(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Introduction 影像学检查是临床上判断腰椎管狭窄的重要手段,腰椎管的影像学研究对提高椎管狭窄症的影像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1]。目前,由于无创
0 引言 Introduction
影像学检查是临床上判断腰椎管狭窄的重要手段,腰椎管的影像学研究对提高椎管狭窄症的影像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1]。目前,由于无创和成像原理的优越性,CT和MRI 是腰椎管狭窄症诊治中最为常用的影像学检查。赵建民等[2]和盖青竹等[3]报道使用CT 影像测量腰椎椎管内切圆面积诊断腰椎管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韩跃 军[4]和边卫国等[5]研究认为基于CT 图像进行椎管面积测量是判断腰椎管狭窄程度的有效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率。MAJIDI 等[6]使用MRI 测量中央椎管横截面,认为中央狭窄小于77.5 mm2时对鉴别症状性和无症状性椎管狭窄具有重要意义。余将明等[7]和LIN 等[8]使用MRI、丁凌志等[9]使用CT 在术前和术后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椎管面积进行测量比较,认为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可以增加椎管面积,达到间接减压的目的,早期临床疗效显著。张大卫等[10]报道CT 测量椎管内占位达椎管面积 1/3-1/2 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后路非减压手术能取得与后路减压手术相同的临床疗效。可见,临床上CT 或MRI 测量腰椎管面积已较多地应用于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手术疗效的评估等。
腰椎管狭窄的诊断方式包括形态学观察和几何学测量两个方面,其中几何学测量属于定量化测量,一般认为其更加合理和可靠[2,11]。腰椎管几何学测量包括了径线测量和面积测量,随着对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的认识不断深化,虽然径线测量已经广泛应用,但仍凸显出一些局限性。张大伟等[1]认为椎管形态的变异较大,而常见的导致椎管狭窄的变性因素多发生在偏离中线之处,所以当椎管容积变小时,不一定伴有椎管矢径及横径的变化。多位学者也研究认为腰椎管面积测量优于径线测量[12-14],椎管面积测量较径线测量能更加敏感地反映腰椎管狭窄[15-16]。但目前仍缺乏比较CT 和MRI 测量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管面积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的报道,且由于个体差异、椎管形态差异以及测量方法、测量平面的不同,不同研究者测量椎管面积的结果存在差异,目前椎管面积测量并无统一公认的测量标准和数值[1,4]。故此次研究旨在分析腰椎CT 三维重建和腰椎MRI 测量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管面积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比较CT 和MRI测量椎管面积的优劣,为腰椎管狭窄症几何学定量测量和诊治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Subjects and methods
1.1 设计 回顾性影像学分析。
1.2 时间及地点 于2013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和影像科完成。
1.3 对象 选择2013 年1 月至2018 年1 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住院行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后,共纳入102 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腰椎CT 三维重建和腰椎MRI 影像资料。该研究获得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KY),且获得纳入患者的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年龄为50-70 岁;②患者腰椎CT 三维重建、腰椎MRI 资料完善;③患者皆为仰卧位行影像检查,CT和MRI 横断位扫描平面为狭窄椎管对应的椎间盘中线且与上位椎体下终板平行的平面;④符合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
排除标准:①患者测量节段腰椎存在畸形、创伤、感染、肿瘤、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②患者影像图片模糊等对测量存在较大影响;③患者脊柱既往曾行有创治疗,对椎管内结构干扰较大。
1.4 方法
1.4.1 腰椎CT 三维重建检查方法 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256 层iCT 机进行腰椎扫描,扫描条件:电压120 kV、管电流450 mA,扫描时间600 ms,矩阵512×512,DFOV 15× 15 cm,层厚、层距0.625 mm,窗宽800 HU,窗位400 HU,精度0.1 mm。将图像传送至Philips Intelli Space Portal 工作站作多平面重组(MPR)处理,获得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图像 腰椎MRI 检查方法 使用 Philips 3.0 T Achieva 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腰椎MRI 扫描,扫描序列为快速自旋回波(TSE),进行矢状位、轴位、冠状位扫描。技术参数:T1WI(TR 600,TE 20),T2WI(TR 2 500,TE 100), 矩 阵280×350,DFOV 30×30 cm。椎间隙为扫描对象,每个椎间隙扫描5 层。
文章来源:《电子测量技术》 网址: http://www.dzcljs.cn/qikandaodu/2021/0708/882.html
上一篇:电子与钼原子碰撞散射研究
下一篇:浅谈水利工程测量对于工程质量及节能方面的作